分享缩略图

分享到:
链接已复制
首页> 图 片>

"潮涌"变"绿电" 海洋能开发激发海上新动能

2025-02-25 15:20

来源:中国网

分享到:
链接已复制
字体:

海洋能是重要的绿色可再生能源,我国海岸线长,海洋国土面积大,海洋能资源待开发潜力大。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

中国网讯 潮起潮落,海浪涌动,无边无际的海洋里蕴藏着巨大的动力资源。海洋能是重要的绿色可再生能源,包括潮差能、潮流能、波浪能、温差能、盐差能等。我国海岸线长,海洋国土面积大,海洋能资源待开发潜力大,对于缓解东部沿海地区、偏远海岛和深远海设施设备电力短缺具有重要意义。

位于舟山普陀山岛与葫芦岛之间的“舟山潮流能示范工程建设”项目,是全国首个具备公共测试和示范功能的国家级潮流能试验平台。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

浙江舟山有着广阔的海域面积,在强潮的影响和岛屿的集流作用下,很多水道或海域具有较大流速,这使其拥有丰富的海洋能资源。位于舟山普陀山岛与葫芦岛之间的“舟山潮流能示范工程建设”项目,是全国首个具备公共测试和示范功能的国家级潮流能试验平台,共布置1个示范泊位和3个测试泊位,并在葫芦岛南侧建造岸基集控中心。

舟山潮流能示范工程建设在葫芦岛南侧建造岸基集控中心,潮流发电机组发出的电经过升压平台升压以后,通过海底电缆输送至葫芦岛集控中心,并接入电网。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

“平台下面是一台潮流发电机,顶端是海上升压站,不仅能为国内外研发机构、厂家提供完善的测试条件,潮流发电机组自己发出的电经过升压平台升压以后,也会通过海底电缆输送至葫芦岛集控中心,并接入电网。”中国三峡集团舟山潮流能项目负责人陆忠民介绍。

2020年7月,舟山潮流能示范工程建设项目示范机组进入并网调试运行阶段。2023年7月,示范机组进入稳定示范运行阶段,年发电量约42万千瓦时,为中国潮流能规模化利用累积了宝贵的工程经验。

图为LHD海洋潮流能发电项目平台。

在舟山秀山岛东南海域,形似一把巨大“小提琴”的LHD海洋潮流能电站坐落在这里。奔腾湍急的潮流推动水轮机飞速旋转,产生的电流通过海岛电站并入电网,清洁的绿色电能由此进入千家万户。2022年4月,我国首台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——LHD第四代机组“奋进号”正式并网运行。

发电数据平台上实时显示着当前的流速与发电量。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

在LHD潮流发电站的发电数据平台上,实时显示着当前的流速与发电量。“现在海水的流速是0.6米/s,虽然已经慢了下来,但现在的发电量还有108千瓦,我们可以看到今日奋进号已经发电2356千瓦时了“,工作人员介绍道。

图为我国首台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——LHD第四代机组“奋进号”。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

截至目前,LHD海洋潮流能电站已连续运行超过91个月,LHD海洋潮流能电站总并网电量已超774万千瓦时,其中,“奋进号”已超478万千瓦时,标志着潮流能发电技术进入产业化应用阶段,我国海洋能开发实现了大功率发电、稳定发电、并入电网三大跨越。

未来,海洋能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。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主任、党委书记彭伟介绍,国际能源署海洋能系统技术合作计划预测,到2050年全球海洋能装机规模将超过3亿千瓦,将带动68万个直接就业机会,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5亿吨,而在我国,海洋能也正处于向规模化产业化迈进最关键的阶段,但同时,中国海洋能基础研究相对薄弱,创新研发不足,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亟待突破,装备可靠性和经济性有待加强,亟需迭代升级。

2月24日,自然资源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、中国科学院、国家能源局召开《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导意见》联合新闻发布会。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

规模化,是推动海洋能开发成本下降的最有效路径。2月24日,自然资源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、中国科学院、国家能源局召开《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导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指导意见》)联合新闻发布会,提出力争到2030年,海洋能装机规模达到40万千瓦,建成一批海岛多能互补电力系统和海洋能规模化示范工程,推动海洋能与各类海上生产活动融合发展,拓展海洋能应用场景,提高海洋能开发利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

”下一步,将积极推动海上风电和波浪能同场开发,提升海洋资源开发效率;结合“十五五”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和能源科技创新规划研究,提升海洋能创新发展能力,加快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“,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。


【责任编辑:伦晓璇】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