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彩年俗闹新春 | 廿八把面发 蒸出来年好兆头!
花馍,又叫面花、礼馍,是流行在山西、陕西等地区广大农村的一种民间传统风俗礼馍,以加工精巧、内容丰富、造型生动、寓意深长而著称,被誉为蒸出来的“可以食用的民间艺术品”。彭华摄影
腊月二十八,家家户户忙着把面发,准备蒸馒头、花卷、发糕等面食。这一习俗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祈愿。
在过去,由于社会发展相对低下,没有现代这么方便的发酵粉,普通面食容易变质,而发面食品则可以保存较长时间,并且口感更佳。因此,人们会在腊月二十八这一天开始发面,准备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。此外,“发”字在中文中与“发财”的“发”同音,因此“把面发”还有期盼来年发财致富的美好寓意。
除了蒸馒头、花卷等传统面食外,有些地方还会制作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面食。比如,在山西、陕西等地,人们会制作花馍,这些花馍不仅形状美观、色彩鲜艳,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。
根据地方习俗,每逢喜庆佳节或婚寿大典,花馍都是必不可少的礼仪面食。彭华摄影
民间敬神、祭祖供奉的花馍多以大型的图案和飞禽走兽、水果蔬菜为主,如:“龙凤呈祥”“二龙戏珠”。彭华摄影
给老人祝寿、婚庆、婴儿降生或走亲访友等都要送花馍。彭华摄影
花馍被誉为蒸出来的“可以食用的民间艺术品”。彭华摄影
花馍被誉为蒸出来的“可以食用的民间艺术品”。彭华摄影
喜庆花馍,既是食品,又是礼品,更是艺术品。广大人民群众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、祈祷和祝福,深深地融进了花馍里,也融进了自己的心田。彭华摄影